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李明玥
摘要:詩词翻译是世界各民族传承文明。相互学习的重要手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诗词翻译的历史都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词的俄译由于语言本身的差异性,汉语与俄语在语体上有很大差别,在翻译诗词方面,有诸多情感不能完全对等地表达出来。本文就中国宋代诗词在俄译中的情感传递进行分析,旨在使更多读者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同时促进中俄文化交流不断跨向新台阶。
关键词:宋词俄译 李清照 情感传递
中图分类号:H315.9 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081-02
一、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与目的论翻译
(1)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介绍。20世纪70年代,德国一些功能派学者首次提出了功能性翻译理论。1971年,莱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胜》一书中提出要“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由此形成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雏形。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是指,通过译者的创作性的翻译使原作成为具有某项或多项性能的翻译作品。运用功能主义翻译得到的译本和原作之间的关系,是将译文所盼望和要求的功能在不断具体的过程中实践而得的。
20世纪90年代初,翻译学者诺德在实践过程中也总结出了两种实用的翻译策略——即工具性翻译和纪实性翻译。纪实性翻译就是通常我们所用的逐字逐词翻译,保留了原文的文化因素,使读者感觉他们确实是在读一种被翻译过来的作品。而用工具性翻译则对原文的表现形式有较大改动,使读者感觉他们是在读一本新鲜的母语类书籍,情感饱满,想象丰富。
(2)目的论翻译。在《翻译理论基础概论》这本书中,一些功能派翻译学者解释了翻译目的论。目的论的主要内容有: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在其他三个原则中占第一位,它拓宽了翻译的内容,译者可以灵活地使用翻译技巧去达到翻译目的;连贯性原则是指译文需要连贯且通顺,使读者可以不费力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忠实性原则要求译文与原作品保持思想相仿,不过分渲染主观色彩,也不歪曲原作内容。在翻译作品时,译者在翻译目的的引导下,尽可能考虑一切相关的内部或外部要素,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进行翻译。
翻译目的论在宋词方面的运用反映在宋词的主旨上,即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因此,在翻译宋词前首先需要先准确把握它的主题,其次为了使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尽可能感同身受,翻译方法可以灵活选择。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掌握词人的生活背景和所处时代背景,体会词人想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在翻译中准确地捕捉词人想要借“景”抒的“情”。
二、情感意义的概述及李清照词作的情感特点
(1)情感意义概述。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工具,也是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关键。但语言的交流不仅仅是要传递文字表面的信息,更多的是在表达我们的内心的声音和想法。翻译让语言有了新的生命,译者们的目标和追求就是在翻译中尽可能地再现原文所想要表达的情感,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实践者,需要将原作的情感体验转达给其他读者。因此,探析宋词俄译中的情感传递对翻译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首先需要深刻把握原作者情感,理解原文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择译文词汇、语法形式、语体特征,力求忠实原文情感的表达。对诗词外译的情感意义分析,有助于探析诗词翻译在情感传递方面所需运用的理论和技巧,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尽可能最大化地获得和原文读者相同或相近的情感体验。
(2)代表性词作的情感特点,《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本词写于李清照夫君赵明诚赴莱州任职之际,表达了惜别的深情以及刻骨铭心的怀念,笔触细腻生动,语言清丽,抒情委婉,词情一波三折,“慵”字开篇,“瘦”字形容,“念”字深入,“痴”字点缀,用简洁的文字、绝妙的文词,层层渲染出词人与日俱增的离愁别绪。
三、代表性词作俄译版情感对比分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俄译版情感对比,俄译译文:
Не курится благовонный дым
Из остывшей пасти льва-дракона.
По спокойной глади одеяла
Побежали пурпурные волны
Не притронусь к волосам моим
В зеркала не погляжусь влюбленно
Хоть заря на небе засияла
И проснулся терем,солнца полный
Жизнь в разлуке,словно смерть,страшна
Я всегда боялась расставаний...
Сколько в сердце боли и унынья-
Сотней?Янгуань?не рассказать.
Вновь худею — но не от вина,
Не от осени туманной ранней.
Мой любимый далеко в Улине...
Но довольно. Замолчу опять.
Спит земля в густом дыму тумана,
Но блестит Бессонная река.
День и ночь грустит она со мною.
День и ночь мой долгий взор на ней.
Вдаль река стремится неустанно,
Но не уплывет моя тоска
И не смыть прозрачною волною
Взгляд печальный — след тоски моей.
(перевод Д. Голубкова)
不难看出,译者努力地展现出了一个洞房空有、佳人独坐的女子形象,但似乎局限于字面意思,其深婉复杂的情感以及巧妙的艺术表达并没有表现出来。
词的上阙“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短短三句话表现出一个离别前夕百无聊赖、怅然若失的女子形象。而译文中“Жизнь в разлуке,словно смерть,страшна,Я всегда боялась расставаний.·Сколько в сердце боли и унынья”,“分离的生活像死亡一样可怕,我总是害怕离别,内心是那样的痛苦且沮丧”,译文虽然写出了离愁别绪,但略显直白,原文更深层的神态和情态以及原作者忧郁、无奈的情感表达相对欠佳。再例如,原作者借“楼前流水”和“终日凝眸”抒发内心无尽的哀愁,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而俄译版中译者用“Вдаль река стремится неустанно,Но не уплывет моя тоска(河水不知疲倦的流淌,我的哀愁却不能流走)”,虽然表达出了离愁别绪,却加入了过多自己的诠释,破坏了原文的意境美。
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宋词俄译过程中不仅要灵活巧妙地运用翻译理论技巧,还要在遵循文章原意的根本之上,深刻理解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应调动一切知识文化储备,力求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和细腻情感翻译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四、结语
诗词翻译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当两种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时,在翻译中不可避免地会过度渲染或丢失一些情感。所以,在注重语言本身的同时,应该也对原作者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等进行全方面的研读,这样才能提高译者对原作的理解以至提高翻译水平,使原作者的靈魂得以复活。本文以李清照词为例分析了宋词俄译版本的情感表达,希望可以为更多俄语学习者对诗词俄译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有效帮助,使更多读者感受到古典诗词的绚烂文化。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