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探讨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0-10-25 阅读数:313

杜明源

摘要:高校是人才培育与发展的第一战线,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切实发挥自身作用,在管理中渗透教育思想,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提升人才培育的效果。本文从现阶段高校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入手,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具体阐述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对策略,从而达到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工作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186-02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教育行业变得更加多元化,着重考虑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多元化的培育方针和当前严峻的社会形势给高校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属于经济大国和教育大国,人才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随着我国的逐渐强大,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开始四处散播中国威胁论的谣言,妄图通过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传播,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动摇人民政治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这是眼下十分严峻的问题。目前高校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当前形势认识不足,很容易被这些错误言论蛊惑。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发展转型阶段和经济水平快速增长的拐点,在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在这个阶段高校學生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动摇,对我国制度和发展失去信心,从而造成高校学生的思想滑坡,最终造成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泛滥的严重后果。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实践载体。因为网络具有快速即时的特点,有着一定的时效性,高校可以使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学生的管理工作。在新的教育模式改革下,学生的管理工作不再是传统的成绩管理、档案管理、教师工作记录管理和教学进度等,也不仅是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存储的功能,而是利用网络建立一个校园网络信息化平台,以实现高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我们可以设想,在有了这个平台之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变得简单轻松。例如,利用网络进行学生和教师档案管理,可以随时查阅某个学生的资料和个人情况;还可以利用网络下发各种通知,并且可以做到实时通知,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范围。学生也可以利用此平台查询成绩和获取学习资料,毕业生还可以利用平台来获取外部就业情况,掌握当前就业形势,给自己制定相关计划目标,促进个人成长发展。

(三)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情况

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使得当代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特殊性,导致他们的群体特征显著。他们大都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周边接触的都是网络、多媒体。但他们个性鲜明,背后也潜伏着各种危机,例如现阶段学生的思想状况,由于长期被网络和自媒体的新鲜事物所吸引,他们接受新事物的时间被大大缩短,思想逐渐开放,个人创新意识也随之提升,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心。这种思想使得高校学生对新事物和新挑战充满斗志。同时,由于这些学生成长过程无拘无束相对宽松,生活条件优渥,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和生活的磨难,往往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总是不堪一击,在经受打击后一蹶不振,不能够接受失败带来的阴霾,从而自暴自弃。此外,由于高校学生的群体依赖性较强,基本都是依赖家庭和父母,没有独立性,缺乏实践能力。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权利金钱意识的灌输,个人思想和拜金主义严重。由此看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应该思考现阶段如何突破管理层面,创新管理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掌握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所处社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从根本上做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一)形式感严重,缺乏管理力度

我国高校当前的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后勤管理部门、教务中心以及教导处等,管理工作集中于教育教学。同时,由于高校学生的管理重任几乎都在辅导员和班主任教师的身上,而班主任工作大都是由专业课教师或者各系的干部担任,这种一人兼任多职的工作,会让班主任觉得自身工作不重要,不能够认清自我价值和重要性,从而导致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规划,对班级管理工作没有实质性改进。班主任职务设置的不完善,也使得部分班主任无法胜任自身工作,不具备学校所要求的能力,无法做到解决学生问题和管理学生,从此可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太浮于表面,实际管理力度不够。

(二)忽略了服务职能

部分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没有认清管理的概念,错误地以为管理就是管制,例如限制学生人身自由,规定学生的作息时间,等等。这些做法只会增强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从思想上约束学生,导致学生难以管理。此外,在管理学生过程中,还忽略了服务职能。例如高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基本都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其本质是限制学生,只体现了管的特点,却忽略了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那就是管理工作本质上是为学生服务的,并不是为了进行管制。同时,由于当代高校学生个性较强,思想活跃,如果学校过多强调管理教育,忽略对学生心理思想和德育方面的教育引导,只会使学生厌倦学校管理工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也无法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我国高校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成绩管理过于重视,太看重学生的成绩和个人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因为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具有系统性,其中涵盖多项内容。但是部分高校却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考试成绩以及个人能力等,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评价高于德育教育。并且这种能力评价,基本是以考试的方式展开的,无法全面系统地去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这些情况都导致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分重视能力评价而忽视了能力培养,重视智力发展轻视了德育发展,并且在培养方式上基本都是群体培养,一些学生的个性能力得不到展示,无法发展个人能力。这正是由于高校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实际重心偏离的现象,导致高校学生的德育水平较低、心理问题严重、综合素质较差。

三、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强化学生道德诚信教育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学生的德育教育纳入制度管理中,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诚信行为。将学生的道德诚信量化,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并将诚信系统纳入高校管理制度,各高校的规章制度中均要体现出诚信评价这项内容。并且可以在学生的评分机制中加入诚信评分,使学生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信榜样,做到自我完善。此外,学生奖学金的发放也可以融入诚信考核,例如将学生的诚信记录作为发放省政府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三好学生的评定标准。对诚信度较高的学生予以奖励,反之则进行惩罚,让学生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进步。

(二)强化学生心理和思想管理

高校輔导员作为管理学生的第一责任人,高校可充分利用辅导员的优势向学生展开心理管理。因为辅导员是最接近学生的,可以有效掌握学生自身的心理情况和动向,并能给学生提供解决方案和相关帮助。辅导员要利用自身优势,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深入开展学生的心理管理工作,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和最新动向,发现学生存在心理方面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沟通疏导。除了心理管理,高校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管理。高校要利用网络和设备,及时更新社会最新动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舆论,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并对热门问题进行分析盘点。让学校的思修教师和哲学教师等组成教育团队,分析社会现状背后的实质性问题,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形势,正确分析社会问题,不被表象所蛊惑。或者对学习进行就业咨询、心理辅导等,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缓解学生压力,使学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重视学生的参与度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本质是为学生服务,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制度规范,限制学生自由等。所以高校管理工作应该围绕学生展开,让学生成为服务对象,例如在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可以请学生参加,使学生了解到管理制度背后的内涵和存在意义。将学生意见纳入管理制度的制订中,并且对于学生的反馈要及时回应,强化校方与学生的关系互动,密切与学生的联系。并且让学生参与制定的管理制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为他的受用方就是学生,更能体现校方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有效落实管理工作。

(四)管理工作要目的明确

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要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管理过程要做到科学合理,该管理的,一定要进行管理,不需要的可以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不要干预学生的生活,打着管理工作的旗号来过多地管制学生。此外,高校管理工作要树立诚信和法治观念,尊重学生应享有的公民权利,不能侵犯其合法利益,要进行依法管理。

四、结语

综上,当前阶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只局限于对学生的管制,应该系统全面地进行管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不能以偏概全,要进行创新管理。例如,强化学生诚信管理、德育管理和心理管理,坚持以学生作为管理服务对象,关心学生的综合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健康不受到侵害,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品质,才能有效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骋,宋亚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分析[J].决策探索(下),2018(11):73.

[2]赵晨.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7):171-172.

责任编辑:孙瑶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