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探究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探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阅读数:367

袁佳

摘要:鉴于高职学生自身意识的局限性及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的不足之处,认真思考如何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注重学生道德体验,使学生不仅能掌握道德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道德实践意识和能力,成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重点。为此,本文从教学理念与教师的知识结构、高校教育因素和文化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着力探寻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新方法,以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实现“知、行、意统一”,实现德育工作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德育 道德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167-0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沟壑,这沟壑必须借助实践行为才能填平”,这一言论揭示出在教育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道德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方面的“知行合一”做得还不够。究其原因,除了学生本身思想意识的局限性以外,更多源于学生们对于规范思想意识的思政课长期以来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总觉得思政课就只是研读历史、政治、和法律,而忽视思政课的实践性,以至于在课堂上往往容易形成思政课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像听众一样单纯听教师“演讲”式的教学展示。依照这样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易体现出来,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也得不到提升。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常以合班课形式进行教学,在这种大班授课情况下,往往更容易导致学生缺旷、瞌睡、玩手机等影响课堂效率的严重现象。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为主要考查对象,针对高职学生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的主要表现,如知而不行、知而错行和行不真知等,进行有效解析;并从教学理念与教师的知识结构、高校教育因素和文化環境因素三个方面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层面形成良好的实践意识和能力。

一、端正教育教学观念,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主要是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这两门课程对于高职生来说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综合性较强,但是其核心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紧密关联的。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一味地说教,学生不仅觉得学习过程枯燥,更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倦怠感。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结构进行梳理调整,把基础理论知识同实践活动进行结合,在传输道德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践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实践活动这样独有的情景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参与,让他们从中发现和获取积极的道德体验,训练道德能力、情感、意志,实现“知、行、意统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纯课堂式教学同道德实践行为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创设多元化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让思政课程以往给学生留下的“枯燥”印象转变为教学实践互补,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品德教育环境。

思政课教材更新后有针对教材进行的统一培训,每年也有骨干教师的相关培训和教学交流活动,授课教师应多参与、多总结并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重新梳理教学内容,结合当下国家主题、政策制度及社会热点问题让思政课成为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

另外,还需要加强思政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通,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育情境,科学而合理地选择、设计和实施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将学生的认知学习、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发现问题开始,通过活动、案例教学等,把既定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道德实践的智慧和能力。

二、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学生道德实践意识与能力

利用当前的大数据环境,在校园网、学院广播站、学院宣传栏、校内交流平台、学院各社团组织、班级黑板报等阵地充分挖掘和培育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综合能力。学院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活动中不仅可以设定一定的道德教育主题,更可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观察和培养学生组织行为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及自律性,这样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还能在保证学生自律性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进入职场全面提升职业、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从思想意识源头提升学生的道德实践意识与行为

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意识离不开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与时俱进地充实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及相关资源,打造一个专门为学校教学、科研、实训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图书资源。通过配套相关阅读设施,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查阅、下载以及使用图书资源提供便利,让阅读可以无处不在。图书馆举办相关的资源使用培训及信息素养能力培训,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全地找到所需的信息;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和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需要定期向学生推荐必读和选读的图书目录;学校的读书社团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沙龙”活动,邀请省内外著名的作家、院内外教学评价特别好的专家、老师为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心得方面的讲座,积极培养学生们自主阅读、自助查阅资料的能力,多给学生提供读书交流的机会,形成“书香满校园”的学习氛围;还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专业展示、主题演讲和大学生主题辩论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吸取营养,以读书培养学生的内涵和品格,为思政课德育教育实践形式多样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突出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新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历史使命与重要责任。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高校各类活动为载体,从教学理念与教师的知识结构、高校教育因素和文化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外化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达到有效延伸教学过程、丰富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最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力争知行合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丽.基于道德实践的学生行为养成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1):56-58.

[2]周妹.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活动探究[J].德育与成才研究,2017(1).

[3]王一凡.也谈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2):58-59.

责任编辑:于蕾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