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试论同伴互评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论文鉴赏

试论同伴互评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布时间:2020-11-01 阅读数:334

杜刚跃 孙瑞娟

摘要:随着过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普及和推广,同伴互评已成为英语写作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有着教师反馈无法替代的作用,这已被学界广泛认可。因此,同伴互评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已毋庸置疑,而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有效的实施使同伴互评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达到最优化?本文重点从量表设计、对象培训和操作流程等方面对如何有效实施同伴互评进行探讨,以期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英语写作 同伴互评 评价量表 培训 过程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160-03

自20世纪70年代作为过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被首次提出以来,同伴互评很快发展为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热点,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互评的效度、学生对互评的态度和互评培训等方面,纵观已有文献的研究结果,同伴互评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扮演的积极作用已被学界广泛认可,其有着教师反馈无法替代的作用,两者互为补充。因此,同伴互评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已毋庸置疑,而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有效的组织实施使同伴互评的作用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拟从量表设计、对象培训和操作流程等方面对如何有效实施同伴互评进行探讨,以期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一、理论背景

(一)同伴互評的定义

Mangelsdorf(1992)认为同伴互评指“同伴间相互交换阅读文本,相互指出对方文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的写作教学过程”,Stanley也提出了相近的定义,这一定义在已有文献中也多次被引用。同伴互评是一个语言学习者交互协商、修改的过程,主要涉及两项活动:指出对方文本不足和提出修改建议(刘萍,2017)。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具体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阅读同伴作文,提出具体的优缺点,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修改建议的过程,究其本质,同伴互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协商、共同构建写作文本时所呈现的一种社会交互行为。

(二)同伴互评的理论基础

同伴互评的理论基础包括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博耶的学习共同体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他人,特别是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协作提高,突出学习的社会及人际交往属性,这正好为强调以同伴之间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见、促进写作文本质量提升的同伴互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同伴互评的研究综述

笔者通过输入同伴互评、综述、现状和趋势等关键字,共检索出5篇专门研究同伴互评近年来研究综述的论文,其中杨阿明(2012)搜索了1989—2009年关于同伴互评的文献,分析了国外同伴互评实证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甘小亚和孟艳琴(2013)搜索整理了1990—2011年有关256篇文献资料,分析了国内外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同伴互评研究现状。从已有文献看,近年来,关于同伴互评的研究文献逐年递增,尤其是2006年以后大幅攀升(甘小亚、孟艳琴),同伴互评已成为中外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研究热点,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互评效度、学生对同伴互评的态度和互评培训等方面。赵海娟(2016)虽未专题研究同伴互评的研究现状,但检索分析了1990—2014年有关英语同伴互评的185篇文章,其中有关英语写作的156篇,占比最大,这也反映出同伴互评的热点研究领域是英语写作。回顾相关研究发现,尽管同伴互评的研究结论不一,同伴互评也曾受过质疑,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扮演的积极作用已被学界广泛认可,因此,研究的重点也从论证其有效性和必要性转向了方法论研究,即如何充分利用同伴互评促进学习者写作水平的提高,或如何合理设计和有效组织实施,使其功效最大化,这也正是本文想要探索的问题。关于同伴互评的具体研究情况,笔者认为以上学者已做了较为详细的陈述和分析,不再赘述。

二、实施步骤

(一)科学设计互评量表

在实施互评过程中,评分标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作为评阅者的学生需要一个统一的、便于操作的评分标准,以保证评分过程的客观公正、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被评阅者通过评分标准及评分报告,能清楚地了解自己作文优缺点,进而采取相应修改措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因此,科学规范、易于操作的量表对于同伴互评的效果意义重大(白丽茹,2012)。专门研究同伴互评量表设计的文献并不多,笔者主要结合尹元(2016)和范逸洲等4人(2018)关于同伴互评量表的研究,尝试对同伴互评量表的设计提出如下步骤。

1.确定量表的类型

评价量表分为整体性和分项性两种,前者只要求互评者根据同伴的文本质量给出一个整体评价或总分,分项量表则需要根据多个评分指标给出相应分值,最后计算总分。整体性量表便于操作,有利于提高评价效率,多被教师所采用,而分项性量表则因为对各项知识和技能进行了分项描述,可以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互评。因此,建议在同伴互评中尽量选择分项性量表。

2.制定评价指标并分配权重

制定评价指标需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英语写作教学大纲的要求,二是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评价指标应该体现文本内容、词汇、语法、段落、篇章结构和语言质量等方面的因素。在写作教学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比如前期更注重文章框架,强调学生整体思维的培养和塑造,后期则更侧重文章内容和语言质量等,在学生方向不偏的情况下对语言文字和前后衔接进行精雕细琢。同时,还应给各项指标分配权重,权重体现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尹元(2016)引用Jacobs,etal的研究成果,认为篇章内容等评判性思考技能应给予更大的权重,形式和规范等次之。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特定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应地对不同指标设定不同权重,以便最终成绩能体现教学的实际效果。

3.确定各项指标的等级并提供等级描述

评价指标和权重确定后,需要对各项指标设定不同等级,不同等级体现该指标下不同的水平,而不同的等级需要给出详细的描述,即这一指标在质量上从好到差各个等级水平的具体表现。等级描述要具体准确,且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如果描述过于抽象会给评分增加难度。

4.修订和完善

评分量表设计后并非就一劳永逸了,其效度和操作性有待实践的检验,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可通过调查问卷或面谈等方式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专家进行论证,征求修改建议。除此之外,在量表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使用体验,通过学生的反馈和实验来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最终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互评效果,对评价量表进行修正和完善。

(二)做好同伴互评培训

邵红万(2017)认为文化观念束缚、主观能动匮乏、评价技能缺失、互评方式失当等因素会最终影响互评的有效性。具体而言,由于缺乏评价反馈的经验和必要知识,学生一方面对自己能否提供高质量的评价缺乏信心,另一方面对同伴给出的评价反馈质量也缺乏信心(王康妮,曾美婷,2017)。因此,进行有的效培训尤为重要。结合已有文献和实践经验,笔者得出以下培训策略:一是进行思想发动,创造有利于同伴互评的心理环境。学生对同伴互评持怀疑态度甚至抵触心理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理解其作用和意义。因此,互评前教师应充分介绍其积极作用,营造相互学习、开放交流的良好氛围,获得情感认同。二是解釋评价标准。教师要对评价标准进行解释说明,必要时还可通过实例对其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清楚掌握各个等级的对应要求。三是示范同伴互评过程。通过示范或模拟同伴互评,是同伴互评培训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选取好、中、差三篇不同的文章根据评价量表进行书面反馈,然后将此作为评价范本发给学生讨论学习,也可以选取一篇文章带领和指导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让学生根据量表集体给出书面或口头评价,以此增强学生的参与度,积累互评经验。

(三)分组

同伴互评的分组一般3到4人较为适宜。目前普遍的做法一是学生自由组合,二是教师指定分组。前者的优势是同伴之间关系融洽,便于互评时的自由交流,但不能保证组内成员能力水平具有梯次。按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域理论,只有当学生与比自己水平高的同伴一起学习,即从高于自己水平的同伴获得反馈或帮助时,才能有效激活最近发展区域,达到认知水平的提高。而教师分组虽能根据学生水平将成绩,进行梯次分组,也有其劣势,因为教师不能完全了解班里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程度,分组时组内同学可能会由于彼此不够熟悉或关系不够紧密,导致互评时交流讨论的效果不佳。基于此,王康妮,曾美婷(2017)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成绩进行微调,这样既能确保良好的互评氛围,又能确保低水平的同学可以向高水平的同学学习。二是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另一组的作品进行集体评价,这样既可以阅读更多的作品,自己的作品也能获得更多的反馈。

(四)理顺同伴互评流程

刘萍(2017)在其实验中呈现了完整的同伴互评流程,她将学生的写作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写作阶段和修订阶段。具体而言,同伴互评包含以下9个步骤:初步仿写、制作量表、开展培训、进行分组、学生互评、二次修改、教师评阅、学生定稿和作品展示。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互评时,教师应监控整个互评过程,帮助引导各组学生进行有效互评,同时也听取学生对互评量表和互评本身的意见建议,以便日后修订完善。互评结束后,小组内应进行书面和口头的现场综合反馈,让学生获取修改建议的同时,锻炼文本评价和语言沟通等社会交际能力。在学生完成修改后,教师应对修改后的文本进行详细评阅,这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准确权威的修改意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比学生一、二稿的文本,梳理分析学生对同伴反馈意见的采纳程度,研判同伴互评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营造互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量表,开展切实有效的互评培训,详细说明评价量表各项指标,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实时监控互评过程,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指导,并在互评结束后及时研判互评效果,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才能确保同伴互评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Mangelsdorf K. Peer reviews in the ESL composition classroom.What do the students think[J].ELT Journal,1992(3):274-284.

[2]Stanley J. Coaching student writers to be effective peer evaluators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2(3):217-233.

[3]Vygotsky,L.S. 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ambridge,Massachusetts & 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126-130.

[4]范逸洲,冯菲,刘玉,汪琼.评价量规设计对慕课同伴互评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1): 45-51.

[5]刘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小组同伴互评+教师反馈功效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7,38(6):96-101.

[6]甘小亚,孟艳琴.国内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同伴互评研究现状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68-171.

[7]邵红万.学习共同体理论视阈下英语写作同伴互评有效性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5): 83-87.

[8]王康妮,曾美婷.翻转课堂模式下同伴互评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优化应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5):13-16.

[9]杨阿朋.国外同伴互评实证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8):172-173.

[10]尹元.英语写作中同伴互评评分量表设计初探[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9(1):62-65.

责任编辑:孙瑶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