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知识 » 新媒体背景下,退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术知识

新媒体背景下,退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19 阅读数:321

当前,学术期刊普遍采取网络化投稿方式,编辑也采取多种新媒介与作者进行交流互动,因此,传统的书信、电话等退稿方式让位于新媒体退稿方式。新媒体下编辑退稿时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退稿过于迅速。在线投稿系统的采用,使得作者投稿和编辑稿件处理可即时完成。作者在线投稿后,由于编辑处理速度快,稿件当天被期刊编辑退稿。而编辑仅以“不适合本刊选题”几个字回复作者,容易给读者造成“编辑不认真审稿”的印象。

(2)退稿超过限期。在线投稿系统中能透明显示各个阶段的审稿期限,让作者监督;不同学术期刊审稿周期也会在期刊官方网的投稿须知里公布。一些期刊编辑对作者来稿处理较慢,甚至超过编辑部所规定的审稿周期,超期后才给作者退稿通知,并在退稿通知中也没作任何解释,或只是简单一句“稿件选题不适合本刊,建议另投他刊”。这种对作者不负责的退稿方式,容易导致作者对期刊忠诚度的降低。

(3)退稿言语过于简单。在线投稿系统中有退稿模板,只需在相应的选框中选取退稿类型,即可回复;电子邮件投稿中,其退稿通知也可事先备好退稿模板,直接复制、粘贴模板文字。这些情况实际上是模板化的退稿方式,即事先已经定好回复格式,一经复制或选中就完成退稿流程,不少期刊退稿时仅套用一句模板化的退稿句子:“您的稿件经审阅,不符合我刊要求,建议改投他刊”。这类退稿通知中没有说明任何退稿理由,让作者失望。

(4)约定式退稿。约定式退稿或默认退稿采取约定自然淘汰方式,作者在线投稿后,投稿系统自动回复作者一封电子邮件,在电子邮件中“敬告作者: 您的论文已收到。若3 个月之内未收到录用通知, 请自行处置”;这是一种非人性化、消极的退稿方式,不利于期刊发展,不值得提倡。

(5)石沉大海式退稿。作者投稿后,论文犹如石沉大海,作者既不知道审稿状态,也不知道审稿期限,无法决定是该改投还是继续等待结果。

原因分析:退稿中存在的问题,暴露了学术期刊的服务理念、编辑素养等方面有待改进。

学术期刊服务理念不到位:期刊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优质稿件,作者是期刊的生命线,没有作者来稿,期刊如无米之炊。然而,当前学术期刊由于在稿件供求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很多期刊的服务理念没跟上;作者处于被动地位,面对简单粗暴的退稿方式只能一声叹息。

编辑缺乏相关素养:编辑素养包括思想认识、责任心、业务水平等。

(1)缺乏必要的思想认识。首先,缺乏作者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作者对期刊的作用,如水对鱼的作用一样重要,长期处于被动接收来稿的编辑,还没有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到作者的重要性。

其次,缺乏退稿交流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互联网下作者与学术期刊供求角色转换的认识。一方面,无技巧的退稿交流会导致作者对期刊产生误解,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作者-期刊关系;另一方面,互联网增加了作者的期刊投稿选择途径,期刊逐渐失去了主动地位,必须依靠退稿交流来稳定作者队伍。

最后,缺乏对新媒体的舆论作用和影响力的了解。新媒体舆论的形成和传播速度、广度和强度远超过传播媒体,退稿过程中形成的积极和消极舆论对期刊有重大的影响,但编辑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2)缺乏责任心。由于退稿的数量较多,部分编辑责任心下降,采取模板化的退稿方式或约定式退稿,退稿过程没有做到用心与作者沟通交流,或是采取应付式语言来敷衍作者,更不用说在退稿中与作者达成共识、取得作者理解、发现和培养作者人才。

(3)业务水平不高。一方面,编辑缺乏沟通理念,没有掌握沟通的技巧,退稿过程中显得形式化,更谈不上退稿中的沟通技巧;另一方面,出版过程中编辑对互联网工具的应用掌握程度不好,没有熟悉并更好利用在线投稿系统的退稿功能,更没有在退稿过程中将多种媒介工具融合,做到多种退稿方式相结合。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