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题教育带题下访 “三全育人”见实效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新闻动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题教育带题下访 “三全育人”见实效


发布时间:2020/01/11 阅读数:293

“育人工作最忌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与学生成长不合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说,要深入一线,找准病灶,着力解决育人合力不强、育人元素分散等问题。

2019年9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启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调研作为谋事之基,领导班子成员制定调查方案,黄晓玫带头“带题下访”,集中解决“三全育人”体制机制问题。

课堂“活”起来,硬道理才能更走心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如何协同育人,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问题。9月21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办打造新时代思政金课研讨会,邀请全国200多名专家和思政教师把脉问诊。

不少与会教师认为,“教学内容活起来,教学方式新起来,教学课堂动起来,硬道理才能更加走心。”

对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打造思政课“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建设在线课堂,开展“红色之旅”“红色之声”主题教育活动,建设思政课实验室、实践基地、实测中心,通过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结合、育德育心结合,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含金量”。同时,在全校开设《地球科学概论》《生态学概论》《国土安全》等通识课,由知名教授联合授课,启发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脱节是当前思政教育成效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对症下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制定学习之路系列教育实施方案,打造一体化育人品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

主题教育期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60多支社会实践队伍、260多名带队老师、近1.4万名学生,通过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展览馆、重大工程项目,以实践体验强化报国志。“寻宝经兵”团队到瑞金、嘉兴、延安等地访谈革命英雄;“青马梦之队”采用问卷和访谈等形式,深入农民生活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调研。“向海图强 筑梦海洋”社会实践团,远赴印度尼西亚,实地踏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在指导老师沈波看来,“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是学生思政最鲜活的教材”。而当实践团队员何志在印尼乘坐上中国铺设的雅万高铁时,“更加坚定了专业报国的信心”。

“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赋能

“现在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反而有所降低”“部分理工科学生做事认真,但缺乏理想主义情操和历史哲学素养”……

针对主题教育调研座谈会上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制定了《一流本科行动计划(2019—2025)》,把推动“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解决之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介绍,“三融合”是指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核心目标是要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创新型人才。

“理工科学生要选学人文历史,文科学生要提高科学素养,这对成才来说很重要。”王焰新说,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主要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主辅修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9年,学校启动主辅修制,招收400余名辅修学生,他们想以哪个专业毕业,由他们自己定,前提是必须完成该专业的主干课程。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地质工作者,需要从会用地质锤采标本、用罗盘测产状练起。”地质工程专业的2019级本科生韩欣在周口店实习结束后总结道。

为实现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坚持“理科贴近科学研究、工科贴近工程实际、文管贴近社会实践”的理念,构建了覆盖全体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每年近5000名新生要到周口店、北戴河、秭归等3个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参加实习,有的还将走出国门,把课堂搬到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韩国等国的荒野上。“18天的野外联合实习,强化了填图技能和外语技巧,也锻炼了我们的艰苦奋斗意志、科研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到澳大利亚参加实习的郑宇航同学说。

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牵头成立“地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积极培养自然资源行业发展亟需的新时代地质人才。同时设置5到8个创新创业学分,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入选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严”字当头狠抓学风考风

“让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是老大难问题,这次在主题教育调研中再次被提起,必须采取“去根”行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展“严在地大”行动,突出“严”字抓学风考风,立足“实”字助成长成才,加强“严在地大”校风学风建设,促使学生回归学业。

学生们一句“以前考试全靠背,现在背了也不会”的玩笑话,反映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课程考核方式的转变。每学期排课前,教务处发布《关于加强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通知》,引导教师以多种形式考核学生,激发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

坚决取消“清考”制度,以严促学,坚决抵制“平时不努力,最后等清考”的不良学风。“严管的背后是厚爱,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逐步帮助他们摆脱学习困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务处处长周建伟说。

“促进产学研用相互结合,在学风建设中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文国军介绍,通过推进特色行业+高新行业实践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学习从书本转到生产环节,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学到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被学生称为“真刀实枪式的学习”。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集教学、教研等为一体的基础细胞单位,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担。主题教育期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年度本科教育教学会议,王焰新以《切实加强基层教学体系与能力建设,矢志培养一流本科人才》作报告,强调要打通教学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激发治理活力,打造教学育人共同体。

让教师强起来,关键是让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通过在岗位聘任制度中大幅增加教学内容、师德师风评价标准,让教师回归育人第一线。

2019年,冯亮凭借教学质量评价连续5年学院排名10%,成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破格高聘副教授的第一人。同时,推出本科教学卓越奖,对工作优异的教学单位和教学管理工作者予以5万元和5千元奖励,引导全校管理服务人员始终把服务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第一要求。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