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全国7所涉海高校共同发声“守护”蓝色海洋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新闻动态

全国7所涉海高校共同发声“守护”蓝色海洋


发布时间:2020/06/09 阅读数:298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青岛6月8日讯(记者 孙军 通讯员 左伟)今天是第十二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个“全国海洋宣传日”。围绕着“保护红树林 保护海洋生态”这一主题,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共7所涉海高校“牵手”共同发声,用行动致力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一起守护这片蓝色海洋。

海草是地球上唯一一类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在植物进化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沿海的海草床资源面临日渐退化。

2006年起,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资源增殖生态学实验室团队开始启动大叶藻的人工修复研究。到2010年,基本摸清了关于“大叶藻”的生长过程,厘清了大叶藻的生活史,明确了山东荣成天鹅湖大叶藻草场生态环境及退化机理等,为海草床修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努力,在山东荣成天鹅湖启动的海草床修复初见成效,海草床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更重要的是,湖区居民对他们的工作从开始的抵制,到后来的理解,再到现在的积极配合,海洋生态保护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是除了海草床修复取得进展之外,最令人欣慰的成果。

上海海洋大学有这样一群教授和学生,他们活跃在海洋生态保护的舞台上,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推动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章守宇教授领衔的近海栖息地生态修复团队致力于我国近海人工鱼礁、海藻场、海洋牧场方面的研究近20年,研发形成了相关专利50余项,并广泛应用于沿海各地的海洋牧场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和近海栖息地生态修复及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工程;近两年集中力量开展了我国沿海海藻场摸家底工作,先后完成了沿海10省市共计60余个重点区域海藻场生态调查,填补了我国沿海潮下带海藻场资料的空白,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及优化方案,取得较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近几年随着全球变暖,不仅陆地上的热带雨林在逐渐减少,被称为海洋中“热带雨林”的珊瑚礁也在衰退。2016年,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珊瑚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团队落户深圳大鹏,在此之前,这支团队已经为拯救珊瑚礁工作默默努力十余年。经过近5年的珊瑚礁生态保护与修复,使深圳大鹏湾海域的生态得到有效地改善。此外,在稳步推进海底育林的同时,还成立了“海洋大学堂”海洋科普教育机构,围绕“海洋+教育+旅游”的创新教学模式,打造融合海洋、教育、旅游、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平台,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海洋环保知识,树立人们保护海洋环境的观念,为保护海洋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围绕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和“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大连海洋大学多次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利用暑假等课余时间,开展国民海洋意识调查,宣传推广保护海洋的知识和理念,引发社会各界对海洋的重视和关注,增强广大青年学生保护海洋、热爱海洋、善待海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2018年成立了“热带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团队”,该团队立足海南,以保护热带岛屿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己任,注重陆海统筹的原则,以近岸河口及海域富营养化治理、陆源污染物入海控制、典型生态系统特性研究及修复为特色,为有效保护热带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海南“生态省”、“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红树林是滩涂生态修复的法宝。浙江的“蓝色海湾”治理缘于引进红树林:在浙江苍南,一片近1200亩的红树林现已蔚然成林。这是在浙江海洋大学指导下,浙江苍南的沿浦湾生态治理的重要实践。“比较2015年和2017年数据,种植后较种植前平均生物密度增加了162.67%,平均生物量增加了367.07%。”项目负责人,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柏年教授说。无独有偶,在浙江海洋大学宋文东教授带领的团队在浙江舟山种下3万平方米红树林,10万多株红树植物秋茄苗已经扛过了3个寒冬,树苗开始开花结果了。

连日来,江苏海洋大学组织开展“爱海知海护海,我们在行动”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海洋,增强海洋意识,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做贡献。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