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为什么说人人都需要学点心理学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新闻动态

为什么说人人都需要学点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0/06/21 阅读数:306

延迟满足:为未来而等待

米歇尔教授对那些不愿意多等15分钟拿到第二颗棉花糖的孩子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当年那些不愿意等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通常难以面对来自学业和生活的压力与挫折;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难以维持与同辈的友谊;而且注意力不集中,成绩分数较低——在参加 SAT(美国高考)考试时,他们与那些可以等上 15 分钟的孩子相比,分数要低 200 分。此外,成年之后,他们的工资收入更低,且更容易发生肥胖、酒精成瘾或吸毒方面的问题。

米歇尔教授解释道:“如果孩子可以为了将来得到更多棉花糖而控制自己,那么他也就可以为了将来生活得更好去努力学习而不是看电视,并且他也会积攒更多的钱来养老。”

在物理世界里,时间的分布是均匀的;但是在心理世界中,时间的流淌则是快慢不一。“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控制当下的欲望以期待未来回报的“延迟满足”,正如基于复利的投资一样,让财务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例如,投资大师巴菲特仅仅依靠约 20% 的年平均复利回报率,奇迹般地让 1957 年的 30 万美元,滚到了 2016 年的 700 亿美元,财富增加了 2000 多倍。复利投资有两个前提:一是不能把利息拿出来消费,而是需要再次放入到投资之中,因为迟来的回报比当下的收入更值钱;二是要慢,这里的慢不是指做事拖拖拉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指心境稳、步伐稳、过程稳,不冲动、不冒进。

所以,儿童时期多等的这 15 分钟,收获的不仅仅是多一颗棉花糖,而是放大成了一个成功的人生。正是基于这个发现,以专门招收差生而出产优等生闻名的美国 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学校,其核心理念就是延迟满足决定人生。这一点在学校的校训上体现得最为充分:“先别吃棉花糖!”

行动是解决拖延症的唯一办法

想要解决拖延症,可以分为四步来行动。

第一步,把大目标化整为零。

即把一个大目标拆分为若干小目标,然后再一个一个小目标来实现。因为在完成任务时,我们总是倾向于优先完成离自己能力更近、看上去更容易的目标。

因此,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符合自己能力的小目标,我们就会更容易开始任务,并且也更容易完成任务。同时,完成了的小目标,又会为我们实现整个大目标增加信心。

第二步,清空桌面。

把工作桌面上所有有诱惑的东西清除掉,只留下工作内容。例如加拿大诗人、作家阿特伍德在互联网上非常活跃,但是她意识到网络活动影响了她的写作,所以她用于写作的电脑是没有连网的,而能够上网的电脑则被放在办公室另外一侧的桌子上。这样做是为了不让触手可及的诱惑消耗自己的意志力,从而让意志力全部集中在当前任务上。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桌子上留一个便签,用于记下与当前内容不相干的想法。例如,突然想起来今天淘宝上有一个打折活动,先不要做,只是记下来,等完成了当前的小任务之后再去做这件事情。

这是因为未完成的任务会让人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从而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这个时候就容易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例如开始做作业就想起了练琴,刚准备写作就想起了要回微信等。这种“精神补偿”的行为是通过完成一些别的容易做的事情来让自己感到“有产出”,从而降低焦虑感。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行动。

正如一句谚语所说:“To build a house, you need to putone brick on top of another.”(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请记住:只要行动了,不管做什么,都是好的。例如,当你拿起笔准备写作却不知道该如何写时,不要这么快放弃,可以先找一项简单的活动过渡,例如抄写歌词或者抄一段书。

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步,都会让浮躁焦虑的心平静下来,然后就可以逐渐进入工作状态了。

第四步,奖励,即及时反馈,为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设定一个小的奖赏。

我们对于任务的抗拒会影响我们的实际执行力,而奖励会通过提高我们对任务的价值判断来减弱我们对任务的抗拒。同时,主管我们动物属性的大脑的边缘系统时时刻刻都在等待着奖励——每当完成一个小任务,大脑就处于疲倦状态,就需要点多巴胺来加加油;而吃个冰激凌、看个2—3分钟的视频,是产生多巴胺的最好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奖励不能是过度满足——例如工作五分钟,玩耍两小时。记住:奖励应该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而设立的。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就可以行动起来,而不是无休无止地拖延。

“约拿情结”——我们不仅害怕失败,更害怕成功

成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却不是每个人都会主动追求的。事实上,很多人害怕成功,会主动逃避伟大的使命。发现这个现象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马斯洛曾经问他的学生:“你们谁将成为伟大的领导者?”学生只是红着脸,咯咯地笑,身体不安地摆动。

马斯洛又问:“你们谁计划写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

学生总是结结巴巴地搪塞过去。

马斯洛最后问道:“你们难道不想成为一个心理学家吗?”这时候,所有学生都回答“想”。

马斯洛接着反问道:“难道你们只想成为一个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平庸心理学家吗?这有什么好处,这不是自我实现。”

马斯洛把学生们在想不想获得成功这个问题上的羞涩忸怩、回避躲闪的心态称为约拿情结。

约拿是《旧约全书》里的先知,他一直渴望得到上帝的差遣,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但是,当上帝真的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时,他却为了躲避这个任务而逃跑了。

约拿情结,指的就是人们对成功的回避,对伟大的拒绝,对成长的恐惧。

马斯洛解释道,人其实不仅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害怕成功的表面理由多种多样:可能是担心高处不胜寒,成功会引起朋友或亲人的妒忌;可能是担心成功之后,自己暴露在聚光灯下,会经历尴尬;可能是担心爬得越高,跌得越惨;也可能是担心成功只是昙花一现,荣耀转瞬即逝。

而在这些担心背后,其实是与自尊纠缠在一起的自卑:我们对大多数伟大的人和事物都有一种敬畏感,但是在面对这些人和事时,又会感到不安、焦虑、慌乱、嫉妒甚至一丝敌意,因为他们会让我们有自惭形秽的卑微感。

这种爱恨交织的心理投射到我们自身上,就使得我们不愿意与周围的人产生太大的距离感。我们害怕因为成功而引起别人的嫉妒与敌意,甚至害怕因为向往成就一番伟大事业而被别人看成是一个狂妄自大的疯子——我们太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约拿情结发展到极致,就是自我削弱甚至自我毁灭——面对荣誉、成功、幸福等美好的事物时,却总是产生“这是真的吗”“我不行”“我不配”等自我质疑,最终采用“要想不被别人拒绝,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拒绝别人”的防御机制,把机会拒之门外。

对于这样的人而言,陌生的光明就如同黑暗一样可怕。

正是这种对成长的恐惧——既畏惧自身的成功又畏惧别人的成功,阻碍着我们直面挑战,赢得成功,获得自尊。

弗洛伊德曾受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启发,提出了心理动力学,即人是在冲动本身和阻碍其表达的防御之间的冲突中成长。所以,在我们追求健康、完美和自我实现的时候,也得警惕对它们的压制。

很多时候出于安全和归属的需要,人们会把自己真实的个性与思想隐藏起来,而迎合社会中的主流思想,甚至参与对亚文化的歧视的鞭挞。

于是,自由表达成为禁忌,追求卓越成为狂妄。

胜利者效应: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当两只老鼠在一个独木桥上相向而行时,究竟哪一只会继续前进,哪一只会让路呢?

与我们人类一样,动物的世界也有一个江湖,也有带头大哥和跟班小弟的社会等级。社会等级更高的老鼠会有更多的食物、更大的领地、更多的异性老鼠,甚至还会偶尔拔掉社会等级低的老鼠的胡须。所以,当两只老鼠在一个独木桥上狭路相逢时,地位低的老鼠就会后退,而地位高的那只老鼠则会前进,所谓“让大人物先行”。

但是,浙江大学的胡海岚教授借助神经电生理技术和光遗传学技术,帮助地位低的老鼠打破了阶层固化,实现了逆袭。

打破阶层固化实验

首先,胡海岚教授通过电生理记录等技术初步确认,大脑内侧前额叶这一脑功能区可以调节老鼠在社会竞争中的地位:

当老鼠消极后退时,这个脑区神经元的活动水平没有显著的变化;但是,当老鼠奋勇向前,做出推挤和对抗行为时,这个脑区神经元的活动水平会显著增强。

基于这个发现,胡海岚教授通过光遗传学技术,人为地增强了地位低的老鼠的大脑内侧前额叶脑区神经元的活动水平。此时,奇迹出现了:这只地位低的老鼠勇气倍增,面对地位高的老鼠不再退缩,而是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最终将地位高的老鼠成功从独木桥逼退。

这个研究激动人心的地方是,当这只地位低的老鼠在外力的帮助下,成功逼退了比自己地位高的老鼠六次以后,它就不再需要任何外力的帮助,仅靠自己就敢于主动地向地位高的老鼠发起挑战,在独木桥上一鼠当先,有进无退,把原先地位高的老鼠赶下独木桥。

这种“逆袭”不只停留在独木桥上——当这只在独木桥上屡战屡胜的老鼠和其他原先地位比他更高的老鼠被关在同一个冰冷的笼子里时,它也会在争夺笼子里唯一温暖的角落的竞争中获胜。此时,胜利对于这只曾经地位低下的老鼠而言不再陌生,它只会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

所以,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这便是心理学里的胜者恒胜的“胜利者效应”:成功不是用失败累加而来的,而是需要用胜利来激励。

事实上,这只曾经常败的老鼠的个头和力量并没有明显改变,改变的只是它的大脑皮层下的中缝背侧的丘脑,投射到大脑皮层内侧前额叶皮层的神经通路——这个通路的突触连接显著地增强了。

换言之,先前六次胜利的经验彻底地重塑了地位低的老鼠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使得它面对等级高的老鼠,重新燃起了斗志,有了必胜的信念。所以,胜利不仅仅来自力量的差异,更取决于必胜的信心。

《心理学通识》

刘嘉 著,紫图出品

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