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产业数智化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巨变引领教育改革,“数智化人才”培养已成为政、行、企、校、研共同探讨的时代话题。11月14日,“升级专业共建 深化产业学院—数智化人才培养创新论坛”在用友数智企业体验馆举行。会议围绕“深化数智产业学院 共育数智产业人才”的主题展开探讨与交流,旨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数智化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才在致辞中表示:一定要加强数智经济学科专业建设;加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要着力培养迎合数智经济领域的急需人才,要推进数智经济人才示范性建设;要加强数智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高等教育更应该顺应数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努力为国家和区域数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辽宁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高鸿指出:建设产业学院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方位,并围绕产业学院的建设背景、组织逻辑与发展路径进行了详细解析。明确“产业学院”组建模式,应从产业点—产业链(线)—产业集群(面)—产业生态群的方向逐步演化,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改革为路径,以提高质量为己任,培养高技术数智化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技术成果。
当代信息技术驱动新一轮商业创新,企业主动寻求数智升级,数智人才成为中国产业迫切现实刚需。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晓柏认为,中国教育改革新时期,构建多元教育生态系统,将成为共育数智产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新道科技希望携手政、行、企、校多方力量,依托数智产业学院,共建校企育人命运共同体,通过推进数智产业学院五大专项行动服务数智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吉林工商学院副校长刘君义围绕校企协同育人共建、共管、共育、共享、共创的“四共四定”模式展开了分享。通过学校主导、校企共建的方式,院校、教师、学生、新道科技四方联动,“双主体”优化人培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吉林工商学院与新道科技进行了“云财务管理会计师”专业共建,未来“新道数智产业学院”将成为学校校企合作工作重点。
武汉东湖学院校长王恕立基于东湖学院建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享,学校通过双师双能型的教师资源、能力体系化的课程资源、行业标准化的实践教学资源、区域产业化的合作企业资源实现自投自建、互惠共建、机制保障。学校以共建为基础、以共育为路径、以共管为保障、以共赢为目标实现校企共建三方共赢。东湖学院和新道科技共建新道财经学院的成功实践始于数智化时代企业人才需求。
2020年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十大IT技术排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会计从业人员岗位结构的改变、职业边界日益模糊、财会服务重心转变、会计主体的转变、专业胜任能力等都发生了变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赵懿清表示,“大智移云物”时代的财务人员,需要广泛、灵活、有洞见的学习体验,需要广博、宽泛的通识教育,会计这个职业会更宽广、更深刻、更创新,具备洞察和解决“未知的问题”的能力。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智产业学院基于产教融合、基于学校实际、基于未来市场发展以“数智化和共享服务”理念为支撑培养数智人才,对接产业升级,服务地方经济。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胜表示,“2020年1月以来,我校数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已接待众多政府领导、企业、兄弟院校前来参观,示范引领,好评如潮。”
基于国家职教政策,河北对外经贸与用友及新道科技共谋、共建、共享、共同发展,校企共建《云财务会计师》、《云营销(数字营销)》两个专业,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院长李艳坡表示,学校“引企入教” 提升师资能力,共育 “双师”基地,共创“双师”培养新模式,校企联合打造“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不断提升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聘任企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到校担任产业导师;在企业设立“双师生产岗”,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或实训基地锻炼提升,实现校企岗位互通、人员互聘,实现校企“双向互驻”和“双向流动”,建设了高水平、结构化、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数智经济时代,会计由核算向管理迅速转变,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进程加快,会计系统与外部集成度更高,会计信息向个性化、实时化发展。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忠孝分享了学校智能财务学院探索和实践的落地手段,包括产业学院的建设、课程体系的构建、日常教学运行、共同申报产教融合相关项目。王忠孝表示产业学院培养企业需要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需要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分制改革、跨界师资队伍聘用、学生管理等方面需要创新。产业学院作为多元主体参与办学形式, 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产业学院相关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建立动态的协调运作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发展评价机制,以及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当代信息技术驱动新一轮商业创新,企业已经从传统企业转化为数智企业。从ERP到BIP,数智化岗位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都发生了变化,数智化人才需具备数智化领导力、数智化运营能力、数智化发展潜力。同时,数智化时代招聘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培养人才的理念、工具、手段、方法、途径,必须是数智化的,数智化的人才培养也将是引发一场高校教育领域的革命。用友网络高级副总裁吴平表示,用友集团对数智化人才的能力标准认定是学习适应力、人际协调力、变革突破力、结果达成力、自我进化力。用友集团及产业持续从新道科技引进人才,未来将为企业输送50余万数智化产业人才。(阮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