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家园一体,创建科学探究好生态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新闻动态

家园一体,创建科学探究好生态


发布时间:2020/11/23 阅读数:547

受地理位置与办园传统影响,我园一直致力于科学教育领域的探索。与此同时,我园家长也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各大院所,占比约75%,他们都非常关注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为提升幼儿科学教育质量,我们坚持把家园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在科学领域采用家园一体化方式,共同为幼儿科学探究创造良好生态。

建机制,为科学活动提供支持力量

建立家园合作机制,对于家园共同管理,促进幼儿科学教育素养发展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为确保家园合作顺畅运行,我园设置了家园合作机构并制定相关制度。按照“全体参与,重点建设”的思路,我们将家长工作分为一对一家长会、家长志愿者、家长沙龙、家长委员会、家长顾问团几个板块。其中,家长顾问团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起关键作用。

家长顾问团的成员主要为中科院各大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员选择采用自荐和他荐方式,幼儿园结合报名成员的职业特点组建顾问团,由园级家长工作负责人一对一邀约。最终选择15名课程顾问,聘任为幼儿园顾问团成员。

为方便幼儿园的统筹管理与工作协调,我们为顾问团成员建立资源共享工作群,定期发布幼儿园和班级需要顾问团协助支持的信息,并定期由专人负责向顾问团汇报相关工作进展。同时,为鼓励教师积极运用所需的课程资源,园级顾问团成员有义务填报详细的资源信息,幼儿园对家长信息严格保密。

顾问团的主要职责是支持幼儿园大型科技活动,如科技节“走进科学院”“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以及结合班级教学实际需要进行相对随机的科学资源支持。

例如,中科院物理所一位负责人申请成为顾问团成员后,就带领物理所研究员和幼儿园教师共同编写园本科学教师用书,由科研人员把关,从而提高了内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运送乒乓球”科学活动中,顾问团成员观摩后,对该活动的科学原理进行诊断,帮助教师打破科学误区,提出用容器比纸板更好运,而有深度的容器之所以能防止乒乓球滚落,是因为容器能增大与乒乓球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能有效防止其滚落。

家园合作机制的建立,为开展系统的科学教育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也提升了教师的自信心。

通过科学项目打造家园一体化联盟

我园以科学项目推进科学主题活动,但要引导幼儿对主题内容开展深度探究,仅靠园所资源难以实现,还要充分利用家长拥有的科技教育资源,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在“蔬菜宝宝”项目活动中,家长多方联系,向班级提供农科院农场资源,同时,家长积极参与到项目活动中,利用假期,家长和幼儿在农场进行实地观察、操作、探索。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而且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农民种植的不易。幼儿改变了不吃蔬菜的挑食习惯,甚至主动通过海报向周围小伙伴宣传多吃蔬菜。家长看到幼儿的变化,更乐于与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了。

除了“走出去”的形式,我们还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有专长的家长来园指导科学活动。例如,在“草莓种植”项目活动中,我园邀请中科院植物所家长走进班级,为幼儿讲解草莓的温室栽培常识,并指导幼儿搭建微型大棚,观察、记录草莓的生长过程,采摘草莓,调动多种感官了解草莓的外形、颜色、味道等。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积累了科学经验,提高了科学兴趣。

家长参与到班级项目活动中,也能更新自身的育儿观念。例如,乐乐爸爸参与班级自行车项目活动后,看到关于园内自行车棚的观察、设计与改进、画自行车、制作自行车模型等所有过程,教师都只是引导,各种方案都是孩子们讨论得出的。他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孩子的潜力,急于给孩子各种确定做法的指导,忽视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过程,于是决定改变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思考。比如,某天吃早点时会和孩子玩个小游戏,每人说一条包子和油条的区别等。

家长参与科学项目,使其深度卷入家园合作育儿过程,家园真正建立起了一体化联盟。

以日常生活为契机,构建家园共同体

幼儿科学活动强调做中学,这里的“做”除了计划性安排,还包括随机事件。我们不但重视有计划的科学教育活动,同时关注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契机。

例如,一个下雨天,有家长忘记带伞,临时买了一次性雨衣,但幼儿想要自己的伞,因此不肯回家。教师借此契机启发幼儿思考“什么时候带伞”“怎样避免下雨天忘带伞”等。幼儿变身小记者,多方采访后发现天气预报很管用,于是班级里掀起了播报天气的浪潮,教室也新增了播报天气的转盘。有的家长还别出心裁,将幼儿播报天气的视频录下来发到群里,供其他幼儿观看。

偶发性的科学活动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在一次午后散步中,幼儿发现地上有很多忙碌的蚂蚁,于是有了一连串发问“蚂蚁为什么有触角”“蚂蚁吃什么”等,教师将幼儿对蚂蚁的问题记录下来,并把幼儿的猜想发给家长。家长觉得非常有趣,很乐意和幼儿一起观察蚂蚁。有的家长为班级提供了蚂蚁工坊,以便幼儿更仔细地观察。通过家长的参与,幼儿丰富了对蚂蚁的认识。后来,幼儿还自发表演“蚂蚁的春夏秋冬”话剧,邀请家长前来观看。家长赞叹不已的同时也更新了教育理念,原来日常的随机生活也可以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

2019年12月26日恰逢当年最后一次“金环日食”奇观上演。那天,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了解到虽然中国不在本次环食带上,但还是可以观测到日偏食。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天文的兴趣,教师随即与家长联系,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文教育专家现场指导孩子们观测日偏食。看到日偏食的孩子们激动不已:“我看到一个大红球,红球上有个缺口”“地球转得好快啊”……专家还向孩子们推荐了简单有趣的观测日偏食的方法——小孔成像,用事先打好小孔的纸张演示操作方法。回到班级后,教师引导孩子们在班级里制作简易观测工具,孩子们兴致很高。

这种利用日常生活实现家园合作共育的方式,提升了家长的育儿意识与能动性,家园形成了长效持续互动的共同体。

当然,科学教育也需通过科技手段进行。我们也搭建了一系列信息平台,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理念、科学的教育观以及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等。我们向家长开放“微园通”,搭建教师、家长交流的平台,同时该平台为家长呈现班级科学活动剪影,便于家长了解班级活动动态。“微园通”中有一个板块是家长观摩体验小记,家长可以针对自己的观摩体验,发表意见,同时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等。

此外,我们还利用微博、抖音等线上直播平台为家长开展科学通识教育。例如,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专家解密云朵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的专家讲述神秘的蛟龙号如何实现千里传音,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专家讲解生物学中有趣的共生现象。

总之,以合作为导向的家园共育能提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针对性,而且双向有效的互动也促使家长提高了对科学教育的认识,重新审视教育理念,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发展了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儿园和家庭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使幼儿在完整的教育生态中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第三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22日第3版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