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数据库收录: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主管: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谈松华:教育评价改革不能只从教育界入手,必须把它放在社会系统中解决

科学与财富封面

主管单位: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编辑出版:《科学与财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627/N

国际刊号:ISSN 1671-2226

邮发代号:62-151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新闻动态

谈松华:教育评价改革不能只从教育界入手,必须把它放在社会系统中解决


发布时间:2020/11/24 阅读数:471

教育评价事关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是新时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功课。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的解读。

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深化的新阶段。经过40多年的改革实践,新旧体制转轨已基本实现,改革正处在新体制建设的攻坚期。由于旧体制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惯性常常会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深化改革的阻力,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新动能。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正是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制定的,是第一个系统解决具有全局性、导向性教育评价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成为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进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需要教育界和全社会认真学习理解,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贯彻落实。

破解改革难题的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就把教育评价改革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了解决这一重点难点问题对推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问题由来已久,既有评价方法和手段不能适应教育新变化新要求的问题,更有我国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单一选人用人方式的影响。近30年来,这一问题愈演愈烈,形成顽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破五唯”,第一次揭示了教育评价顽疾的系统性,深刻指出这一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涉及国家人才体制机制及社会文化观念和群体利益博弈。“唯分数”“唯升学”涉及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导致考什么教什么,把学生禁锢在狭窄的空间里,整天死记硬背、拼命刷题,隔断了学生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影响了学生的社会群体性发展,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人人成才之路变成了少部分人成“家”为官之道。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总体上充分肯定国家考试招生制度的同时,明确指出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作出了深化改革的系统部署。但是在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由于惯性作用,一些地方、学校和社会机构习惯于用应试教育的办法应对新高考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出现了新的应试教育苗头。比如,较为普遍地出现了选考科目在选择中的功利化现象,造成选考难易程度不同的学科,选考人数畸多畸少,致使高中教学碎片化,使高校难以选拔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这已经成为改革的新阻力。这些问题的出现以及释放出的能量进一步说明,教育评价改革仅从教育界入手不能得到预期效果,必须把它放在社会系统中才能根本解决。

破除“五唯”顽疾涉及到各级政府、学校和各类用人单位,是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全社会共同解决的问题。不破除选人用人源头上的不科学导向,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疾。

《总体方案》正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评价以及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选人用人中存在的不科学的问题,明确了破立并举的要求。这是从根本上医治顽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和满意实效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总体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践行立德树人的目标指向

教育评价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效的、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也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攻坚领域。《总体方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扭住教育评价这一影响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和办学方向的关键环节,多措并举,破除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着力扫除改革的关键性障碍,保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

《总体方案》坚持破立并举,指出了各级各类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片面办学行为,尤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扭曲教育功能、严重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错误倾向,提出了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的相关评价要求,拿出了可检测可惩处的实招硬招。首先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履职尽责,担负起教育兴国育人的社会责任。明确列出了各级党政政绩表现“三不得一禁止”的负面清单,体现了党和国家建设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育人用人机制,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保证培养时代新人目标实现的坚强决心和对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零容忍态度。

《总体方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根本标准,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等重大机制和重要措施。提出了按照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规范学校评价、学生评价的内容和重点,以科学的教育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促进各级各类学校一以贯之地把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各级各类人才工作落实到学生成长的各阶段各环节之中。

教师评价联动着学生评价和学校评价,也直接影响教育评价目标的实现。《总体方案》对教师的评价强调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把师德评价摆在突出的地位。要求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确保教学质量,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规定高校教师应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从教育思想观念、过程方法和质量要求等方面,规定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引导广大教师以德为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既要言传又要身教。

为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轻实绩、重头衔轻贡献的倾向,引导教师倾心倾力教书育人,《总体方案》突出科研评价的质量导向,规定不得将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和奖励挂钩,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各类申报的限制性条件,不得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等,招招打在唯论文、唯帽子等弊端和顽疾上,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推进专业化教育评价的制度架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总体方案》以明确五个评价主体,分类实施各级各类教育评价,采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和增值评价等四个专业化的评价方法为主要内容,确立了我国教育评价制度的基本架构。这是一个体现了主体多元、系统多层和类型多样的教育评价制度。

主体多元是指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总体方案》通过对这五个主体分别确定针对性的评价内容,构成了相互联系、共同发力、协同推进的制度。党政机关的履职纳入教育评价的范围,显示了评价制度的全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是教育评价的基本单元,所有评价都需要在学校范围内实施。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把四种评价方法有机地组合实施,将会发挥教育评价推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功能。社会用人单位则重在破除唯学历、唯帽子的弊病,坚持德才兼备、能力为本的选人用人评价标准,发挥用人制度对教育评价和人才培养的正向引导作用。

系统多层是指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分层分类评价。幼儿园通过活动观察等方式重点评价保教质量,中小学采取多种测评方式评价学生全面发展情况,职业教育强调采用产教融合、技能测试的办法进行评价,高等学校通过专业评估和学校评估的办法进行评价。

类型多样是指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和增值评价等不同评价功能的整合。这四种评价每一种都有独立评价的目的和价值,又存在交叉整合的关系。加强过程评价,需要针对教育教学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形式的测评,诊断进展和问题,指导改进教学。改进结果评价,需要逐步建立明确的测评标准,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价上,减少简单记忆性的测评内容,改变简单以分数呈现评价结果的方式、增加对学习结果的评语,提高结果评价指导发展的价值。增值评价是一种新型的对学校评价的方式,它把学生进学校时的成绩、家庭背景、社区环境、教师水平、教育经费等因素作为投入,把学生发展水平作为产出,两者结合起来看学生在学校学习以后的进步程度,即学校的增值。增值评价比只看一个最终结果更合理、更公平、更科学,也更有利于各类学校特别是投入基础差的学校改进工作。问题是基础较好的学校比基础差的学校增值难度要大,所以《总体方案》提出要探索,也就是要找到对不同基础的学校评价其增值的方法。综合评价既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包括对学校的综合评价。这两个评价的核心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种素质进行全面评价。目前,综合评价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强化配套落实的保障体系

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关系不同机构、不同群体的责任和利益,《总体方案》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完善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保障、技术保障和专业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各级党委的全面领导是实现教育评价改革目标的根本保证。各级政府既是履职尽职接受评价的主体,更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设计者和组织者,需要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宣传舆论等,综合配套落实并逐步健全《总体方案》确定的教育评价制度,做到令行禁止。健全政府督导部门督政督学机制,细化对下级政府、学校的评价标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发现问题,总结完善。加速相关立法工作,提供法治的环境和条件,保证依法惩戒不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惩处侵犯学生权利、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管理,把宣传舆论的基调和主旋律真正调整到支持教育评价改革、巩固和发展教育评价改革成果上来。

二是加强机制保障。突破教育评价单纯强调自上而下的行政化范式,探索在政府主导下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和治理结构。

在建立健全新的教育评价制度过程中,政府履职是关键。在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制度建设、综合协调、督政督学等方面政府应及时到位,在专业化评价方面政府不能大包大揽。

在重视政府评价机构作用的同时,鼓励民间专业评价机构的发展,特别要鼓励具有不同专业特色、针对性强的评价机构的发展,以适应不同地区、层级、不同要求的细分评价要求,提供优质精准教育评价服务。提高学校利用教育评价工具改进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身评价的能力,提高办学质量。建立和完善社会参与评价监督的渠道,利用宣传、公示等方式,帮助社会大众了解从单一分数评价到全过程全要素评价的意义、进展和效果,最大限度地凝聚家校共育、全社会共育的正能量,以教育评价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实现共治、众享。

积极开展教育评价的国际合作交流,分享教育评价理论方法,促进在更广泛深入的国际比较中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

三是加强技术保障。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迭代更新,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必将带来教育的革命性变革。而教育评价正是这些技术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需要积极审慎地探索用机考解决知识性评价问题,用人工智能解决能力评价问题,用虚拟现实解决社会性能力考核问题。需要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帮助改进考试命题、组卷,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以及不同时间多次考试的等值性;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及时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需要研究通过伴随式收集、记录和挖掘评价主体特别是学生多维度多方面的数据,提高综合评价的客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优势,自主学习,更好地择业;帮助用人单位提高选人用人的效率。以技术支撑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促进教育评价方式上难题的解决。

四是加强专业保障。提高对教育评价专业性的认识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教育评价是以人为本的评价,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科学、客观的专业标准、工具和专业人才。对人的评价与对物的评价非常不同,比如如何把人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统一起来,如何兼顾基本标准与特殊才能,需要进一步认真进行专业化研究。

探索并完善教育质量评价的手段和方法也是一项重要工作,不同领域、不同评价对象需要有不同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既需要单向、深入地研究一些具体评价办法,也需要研究一些综合的手段来进行评价。

需要强调的是,教育评价的专业化水平取决于评价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教育评价学科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加强高等院校教育测量学科建设,加快教育测量评价专业人员的培养与培训,尽快壮大评价专业人员的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

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任务已经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崭新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必将逐步成形和完善。但是实现这样的目标,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在党和政府下大力气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同时,更需要各方面包括一线教师和校长积极参与探索,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作出更大贡献。(作者谈松华,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文章来源 |《人民教育》2020年第22期


编辑整理:科学与财富杂志社官方网站